同类热销产品
- 同题散文经典: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春意挂上了树梢
- 原 价:32元
- 抢购价:20.80元
- 同题散文经典:养花 看花
- 原 价:32元
- 抢购价:20.80元
- 同题散文经典:荷塘月色 海上生明月
- 原 价:32元
- 抢购价:20.80元
- 同题散文经典:扬州的夏日 夏
- 原 价:32元
- 抢购价:20.80元
- 同题散文经典:风 这是风刮的
- 原 价:32元
- 抢购价:20.80元
- 失踪的孩子
- 原 价:62元
- 抢购价:40.30元
- 内容试读
东施效颦
(出《庄子》)
【故事】
春秋时候,越国①的苎萝村②里,有一个姓施的卖柴人。他家里十分穷苦,但是,他有一个女儿,却长得俊俏极了:单讲她那娇嫩的脸蛋儿,就出落得比桃花还明艳;加上她那两条弯弯的眉毛,有如柳叶那么纤细;她那小小的嘴唇,有如樱桃那么鲜红;她那一双眼睛,有如秋水那么澄净……总之,她的身体上,没有一处不是美丽的。因此,人家对于她的一举一动,也连带地觉得非常美观了。
这个卖柴人的家,一向是住在村的西面的,他的女儿,便被人家称为西施。
西施从小就得了一个心痛病。虽然经过几番的医治,却总是时发时愈,一直没有根本痊愈过。有一次,她正在若耶溪③中浣纱,不知怎样一来,她的旧病又复发了。一霎时,只觉心头如刀割一般难受,几乎站不稳了。她没法好想,只得提了那只浣纱的篮子,忙向岸边走了上来。
她昏昏沉沉地就在一株柳树干上靠住了,两只手紧紧地捧住了心儿;头儿低低地侧着;腰儿斜斜地弯着;两条眉毛更是微微地颦④着,越显得温柔袅娜了。这时候,恰巧有几个村人走过,他们看到了这种神情,知道她的心痛病发作了,便连忙一同赶过去,将她救护到了家里。
他们出来的时候,便互相谈论道:“我们以为西施平常的姿态,可算得美丽极了。哪知,今天看到她捧着心的神气,竟比平日增加了不少的美,这是什么缘故呢?”
另外的一个村人道:“这是很容易看得出的。因为,她平日看见了人,总是有些羞答答的,还没有完全显出她本来的姿态来。今天,她是心痛得难以忍受了,所以,在这微微的一颦之间,便显出她的自然之美来了啊!”
村人们都以为这个看法很不错,于是,一传十,十传百,不到半天,全村都知道西施颦着眉的时候,要比平日美丽过几倍,从此以后,不论谁,都想瞧瞧她那颦着眉的姿态了。
在村的东面,也住着一个姓施的姑娘,人家就称她为东施。可是,她的容貌,却长得非常丑陋:她的脸上既布满了数不清的麻点,嘴唇又是缺的,眼睛是眇⑤的,头发是癞的,背是驼的,脚是跛的……种种怪形恶状,要是和西施比较起来,真是天差地远的了。
村人们因为东施长得太难看了,当她走近人家的时候,谁都远远地避开,不愿意向她瞧一瞧。有时,要是遇到了几个无聊的人,还会当着她的面,嘲笑她的丑陋呢!
东施并不明白自己的丑陋,所以,她对大家的嘲笑,总是想不出一个原因来。后来,西施颦眉的事,不知怎样,竟渐渐地传到了她的耳中了,她想:“西施颦眉,既然会增加她的美,我要是学着她的样,照着做起来,难道不会同样地增加美丽吗?”她想了一会儿,以为自己的这个主张很不错,不觉心花怒放地立刻也预备做美人了。于是,她便细细地模仿西施的举动:除了颦眉以外,更有捧心啊,低头啊,弯腰啊,竟没有一件不做到。而且,还故意摇摇摆摆地走到若耶溪边,给人家鉴赏,满心希望人家可以赞美她几句。
哪知,村人们看到了她的这种举动,不但没有人去赞美她,反而嘲笑得更厉害了。他们都说:“东施在那里效颦了,这种做作出来的丑态,真要使人作呕呢!”
【故事注解】
①越国—— 就是於越。夏少康之后,封于会稽。春秋时候,灭了吴国,占有今江苏、浙江和山东的一部分,都于绍兴,后来被楚国所灭。所以现在浙江的绍兴市,仍有人称为越。
②苎萝(zhù luó)村—— 今浙江诸暨市南,有苎萝山(又名萝山),山下有村,就是苎萝村。
③若耶溪—— 因为西施曾在溪中浣纱,所以也叫浣纱溪,在今浙江诸暨市。
④颦(pín)—— 皱眉蹙额,叫作颦。
⑤眇(miǎo)—— 瞎了一只眼睛,叫作眇。
【成语释义】
譬喻:学得不像样。
【用法举例】
一、对话
甲:“在醉吟居酒店的柜台上,矗着一块很大的招牌,为什么写着‘刘李停车’四个字?”
乙:“这是很有意思的。因为,从前有一个刘伶和一个李白,都是很爱喝酒的。这招牌的意思,就是说刘李二人到了此地,也要停下车来买酒喝了。”
甲:“那么,他隔壁的那家汤圆店里,也写着这四个字做招牌,又有什么意思呢?”
乙:“哦,那简直是‘东施效颦’,还有什么意思可说呢!”
二、叙述
上流社会的外国人,都是很讲究礼貌的。所以他们在吃大餐的时候,也都是守着应有的规则,从来不会将刀叉之类,碰得那菜盆叮当地发响。
可是,那些不懂规矩的人却不然了。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豪商大贾,请客虽然都喜欢用西餐,但是,许多人聚在一处,不只刀、叉、盆、杯互相碰击着,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来,就是那嘈杂的喧哗声,也足以使人产生不快之感。
唉,既然不懂得吃西餐的规则,何必一定要“东施效颦”呢?